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是劳累性心绞痛的一个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是什么1
其特点是疼痛是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者是其它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并且疼痛发作的频率,性质,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在一到三个月内没有改变,疼痛可以经休息,含化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均有固定性阻塞病变,至少一只大冠状动脉的狭窄在50%以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此类患者血管病变普广,多支较单支病变更常见。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指劳累性心绞痛的性质、强度、部位、发作次数、诱因等在1~3个月内无明显改变者,多伴有较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75%)。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是劳累性心绞痛中的一个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是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并且疼痛发作的性质、频率、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在1-3个月内无改变。疼痛可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均有固定性阻塞病变,至少1支大冠状动脉的狭窄在50%以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此类患者血管病变谱广,多支较单支病变更常见。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程度多在70%-95%之间,当狭窄超过90%时,均已形成良好的侧支循环。
斑块形态上常为同心性病变或呈边缘平滑、底部较宽的偏心性病变。不具有显著的偏心性、血栓和溃疡病变的特点。斑块的形态学趋向是稳定的。
以往认为其胸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固定的关系,即诱发心绞痛的阈值是相对固定的。然而近年来,特别是动态心电图的广泛运用,发现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阈值也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且冠状动脉阻塞越重,其心绞痛阈值波动的倾向越大。
究其原因有二:
(1)冠状动脉供血减少。1985年Maseri提出心绞痛的阈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的因素参与。动态心电图亦显示,诱发心肌缺血的阈值上午明显低于下午,与冠状动脉生理性收缩规律相吻合,进一步证明心肌供血减少确可导致心绞痛阈值下降:
(2)心肌缺血的叠加和缺血后效应。这一观点是北京阜外医院提出的。如临床上常见到的饱餐后或大便后易诱发心绞痛,与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心肌缺血有关。动物实验也证明,心肌暂时性缺血再灌注后发生微血管功能可逆性损伤使微血管的扩张功能受损。因此,心肌缺血发作后的一段时间内(此段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缺血的程度)运动耐量降低,心绞痛阈值下降。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是由于劳累引起的心肌缺血,导致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舒服症状,可以伴有心功能障碍,但是没有心肌的坏死。对于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患者,药物治疗方面首先是要考虑预防心肌梗死,或者是死亡,其次是缓解症状、减轻缺血及改善生活质量。
心绞痛的患者大多数是能够生存很多年的,但是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猝死的风险。有室性心律失常,或者是传导阻滞的患者,预后是比较差的,但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还是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心功能。对于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患者,平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比如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是什么2
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不典型,容易错诊误诊,易被误诊为肋间神经炎
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心肌缺氧而引发的心绞痛,又称为劳力型心绞痛,多于活动后诱发,休息或用药后迅速缓解,但若继续活动时又会复发。其他因素如低温、饮食不当以及情绪焦虑等也会诱发。不稳定性心绞痛则多表现为症状进行性加重,产生的原因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与是否活动并无相关性,即使患者在休息是也会发作。
患者患有稳定型心绞痛时,细胞会形成纤维化帽状盖覆盖住发展中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在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时,纤维化帽状盖会破裂,导致血栓沉淀并进一步减少冠状血管的血管腔的面积,所以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病情进展与其活动并无相关性。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这一名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老年群体也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也成了制约我国发展的一大社会问题。在当代,大多数的青壮年都是独生子女,这就意味着,一个两口之家,在不考虑孩子的前提下,需要同时赡养四个老人的。
老人的身体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退行性的.改变,也容易成为各种疾病的侵袭对象。而老年冠心病就是老年患者群体最常见、最危险的疾病之一,其危险性,不止表现在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还表现在症状不典型上、易错诊误诊上。
在早期阶段,甚至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在冠心病发作时,典型临床症状被隐匿,常出现恶心伴有呕吐现象以及咳嗽等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部分老年患者发生心绞痛也存在腰背疼痛等首发症状。
易被误诊为肋间神经炎,从而掩盖典型症状。因此,临床上在诊治时很难做出确切判断。所以我们青年医生更应当注重老年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进一步规范老年冠心病的诊治工作,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
了解中医对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劳倦易伤脾胃,然后致病
1、寒邪内侵
《内经·调经论篇》:“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心主血,亦喜温而恶寒。《素问·调经论》曰:“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既可抑遏阳气,又可使血行凝滞,发为此病。
《类证治裁》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如果患者体虚日久,胸中阳气已虚,若阴寒之邪乘虚侵入胸中,阻遏胸阳,而致此病。寒邪是胸痹的重要致病因素。极端的低温与骤变的温度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危险升高。
2、饮食失调
《儒门事亲》曰:“夫膏粱之人……奉养过度,酒食所伤……胸闷痞满,酢心”;《症因脉治》曰:“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混乱,则闭食闷痛之症作矣”。若平素饮食不节,肆食肥甘厚味之品,又或是平素嗜烟酗酒,均会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功能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胸阳,发为此病。
3、情志失节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主藏神,为君主之官,情志内伤,首先便会伤及心神,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又会伤及其他脏腑:肝主疏泄、主藏血,郁怒伤肝,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异常。
不能调畅气机致使气机郁滞而成瘀,脾主运化、主升,忧思伤脾,脾气郁结,导致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津液至全身,引起津液内停,聚而成痰。痰、瘀滞于脉中,使血行不畅,胸阳不升而致胸痹心痛病。
4、劳倦内伤
劳倦易伤脾胃,致胃腐熟水谷失司,脾健运失能,气血生化乏源,不能荣养心脉,不荣则痛;积劳而伤及阳气,心肾阳微,无法鼓动气血前行,致使血行凝涩,不痛则痛,发为胸痹。
5、年迈体虚
《圣济总录》云:“心痛者,本于脏腑虚损”。年老体虚之人,气血阴阳渐虚,脏气不充,易于发病。若肾阳不足,不能鼓舞五脏之阳,血脉失于温煦,痹阻不畅,不能荣养心脉,而寒邪痰饮阻滞心脉,发为胸痹;肾阴虚损,不能濡养五脏之阴,不能上济心阴,而致阴虚火旺,耗伤阴津,灼津成痰,发而胸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