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能遇到的失去情境面对法

时间:2024-03-08 15:24:18
孩子可能遇到的失去情境面对法

孩子可能遇到的失去情境面对法

孩子可能遇到的失去情境面对法,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是很多孩子的发展目标,此时的耕耘会让孩子在未来受益良多。以下是孩子可能遇到的失去情境面对法。

  孩子可能遇到的失去情境面对法1

情境1:心爱的玩具丢失

丢掉一件玩具?这在大人看来是多么微小的一件事情,但对孩子来说呢?在德国创下票房纪录的电影《我们这一班》就曾提醒我们:「大人总是忘了,童年为坏掉的玩偶而哭泣,和日后为生离死别而哭泣是一样的。

周秀姝心理师表示,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过度性客体,例如:一只熊、一条棉被,走到哪儿都要带着,视为一种安全感的来源,如果哪天突然一不小心弄丢了,对孩子来说简直是灾难一场,因为自打出生以来最令他安心的一件事物突然消失了,爸爸妈妈如何陪伴孩子度过这场灾难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别轻忽物品对孩子的重要性

陈玟琪心理师指出,此时孩子可能会对爸爸妈妈生气或是对自己生气,父母必须能够同理孩子的情绪,不要轻忽那个玩具的重要性,先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发泄,再陪孩子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询问孩子在哪弄丢的、制作寻物启示,以行动试着找回玩具。

推迟替代物的给予

如果真的找不着,也可以跟孩子讨论是否能够以其他替代物来替代,以后又该如何预防东西再次弄丢。需特别注意的是,替代物的给予时间应尽量推迟,是处理失去过程里的最后步骤,如果在一开始就提供,孩子也就无法学习如何处理失落的情绪了喔!

情境2:宠物死亡

小朋友往往是家中与宠物感情最深厚的人,面对心爱宠物的辞世,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绪:

1、感到困惑

宠物濒死前所出现的一些反常举动,例如:全身抽蓄、嘴巴不断开合…等,都是孩子从没见过的反应,若无大人在旁陪伴、说明与安慰,孩子很容易受到惊吓或因无法理解而紧张不已。

2、伤心自责

由于年幼的孩子往往倾向高估自己对周遭事件的影响力(也就是所谓的以自我为中心),容易陷入小狗死了,是不是因为我照顾不好?的自责情绪,同时也会因为依赖感被剥夺而感到伤心难过。

3、愤怒

如果家长刻意隐瞒宠物死亡的事实,孩子甚至会有愤怒的情绪产生。

“宝贝…死亡不是你造成的!

在面对宠物死亡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是否能够在旁陪伴与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会因为不了解状况而感到焦虑害怕,这时如果有个成人在旁跟他解释发生了什么事,如:狗狗是生病了,就像宝贝上次感冒的时候一样,跟细菌打仗,可是狗狗被打败了,所以离开我们去更安全的地方,才不会被细菌欺负,不是你照顾不好,也不是牠不喜欢你喔!,或是:每个人、每件东西、每只动物都有一定的寿命,寿命到了就会死掉,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我们才要更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喔!,同时抱一抱孩子,使他获得安全感,如此一来可大大降低孩子自责沮丧的情绪。

举行哀悼的仪式

陈玟琪心理师认为,爸爸妈妈除了听孩子说、跟孩子解释之外,也可以协助孩子为宠物办一场小小的丧礼,一起写信或画画送给宠物、把宠物的照片搜集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留住过去与狗狗相处的快乐回忆,另一方面也使孩子的悲伤情绪得以抒发,同时也让他了解,那些在一起的快乐回忆是不会随着狗狗死亡而消失的。

将回忆打包封箱不是比较好吗?

爸比妈咪或许会觉得奇怪,这些悲伤的回忆不是打包封箱、就此封印起来比较好吗?陈玟琪心理师解释,其实这种消极的做法并没有真去处理悲伤的情绪,而是用一种比较压抑的方法来阻断情绪,认为时间久了,情感好像也就会淡了,不会再去想了,可是如此一来那些负面情绪是没有被孩子面对的,更没有学习到处理的方法,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反应可能会加倍地强烈。

情境3:亲友去世

在《金鱼去度假》一书中,一位母亲不知道该如何告诉4岁的儿子他养的金鱼死掉了,所以她把金鱼冲下马桶,然后跟孩子说:金鱼度假去了。然而,面对自己挚爱的丈夫即将死亡,这位母亲却不晓得该如何告诉年幼的儿子,他快要失去爸爸了…。

当亲朋好友过世时,孩子可能会不停询问:他去哪里了?,也有可能因为大人的情绪溃堤或隐瞒真相而有惊吓、手足无措、跟着哭泣或冷漠…等多种反应,究竟,面对亲友离世时,怎么做对孩子来说才最好?

诚实面对是上策

李开敏心理师指出,儿童的丧恸调适是经常被忽略的议题,照顾丧亲儿的前提是秉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将儿童排除在死亡事件之外,研究显示,调适较佳的孩子,是被允许参与死亡过程、被充分告知和支持的那一群,如:被告知病情、和亲人道别、接受馈赠纪念品…等等。

周秀姝心理师也建议,最好是跟孩子解释比较真实的情况,像是:以后你想找爸爸跟你玩球,爸爸就没办法陪你了;如果你想跟爸爸聊天,可能只能你跟爸爸讲话,但是爸爸还是很爱你的,不要编造爸爸出国之类的理由,否则孩子会一直期待着爸爸回来,尔后产生更大的失落感。

坦然为死亡做准备

李开敏心理师认为,在面临濒死的历程中,家人往往因为过度保护对方,而隐藏自己的情绪,因而错失在生命最后阶段中可能拥有的亲密感和真实的沟通。

其实,父母不应把死亡变成家里的一个神秘事件或不能谈的事情,这么做只会加深孩子的焦虑和恐惧;也不应禁止流露难过的情绪或哭泣,相对地,悲伤应该被支持与了解。当孩子有疑问,也要把握时间好好地回答,甚至可以问问孩子:爸爸离开前,有没有什么想跟他一起完成的事,也是一种减少遗憾的方式。

不过,周秀姝心理师提醒,家长在坦白告知的同时切勿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压力,例如:你已经没有爸爸了,我们两个只能相依为命,以后还要靠你来照顾我,如此一来等于把年幼的孩子推到一个必须变得很坚强、成熟的位置,反而造成孩子的负担。

提供安全感与希望

和面对宠物过世时一样,家人也可以陪伴孩子为逝去者举行追悼的仪式,但需特别留意的是,如果是至亲过世,留下的一方除了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之外,也需要提供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因为假设爸爸过世,孩子往往会担心妈妈是不是也会跟着离开,甚至担心自己会不会死掉,那是一种很不安全的感觉。

因此,陈玟琪心理师认为,在处理情绪的过程中也要让孩子知道,妈妈会继续陪伴他、照顾他,不会跟爸爸一起离开,给孩子一些保证,待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之后,也要建立未来感,使他相信:以后妈妈和宝贝还是可以快乐地一起生活,爸爸也会在天上祝福我们,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孩子可能遇到的失去情境面对法2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去喜欢的东西以及喜欢的人,并伴有阶段性会失去勇气、信心、热情。面对这些失去,孩子需要懂他的成人告诉他:他失去的到底对他意味着什么?

孩子不需要成人的唠叨、啰嗦、轻蔑和自以为是的冷冰冰的大道理,孩子需要的是深深的理解孩子的感受,接受孩子的感受,懂得用心倾听和耐心的陪伴,陪伴孩子度过这段失去的经历。

故事一:童童,三岁半,很喜欢养小动物,比如说小金鱼,小泥鳅,小鸡,小鸭……但是所有的动物中,除了小乌龟还活着,好多小动物都没有养活。童童每一次见到自己亲手养的小动物死了,他都会很伤心的哭,这个时候爸爸说有时会当着孩子面说:以后别讲了,你又养不好,小动物不是忘了喂食就是忘了喂水,等你长大后自己会照顾自己在养吧。童童之后再也不要求妈妈给他买小动物了,并且会很自责的说妈妈爸爸说了,我养不好小动物的,我不想看到小动物死掉。

故事一:呈现的是孩子面对动物死亡时的状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对死亡最痛苦的感受就是自己养的.小动物歪着头,闭着眼,再也不欢腾的样子。爸爸的话,是想对孩子表达尊重生命的意义,不要无视生命和慢怠生命。这些话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当的地方,可能会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再也不敢养小动物了。爸爸的一句话:你养不好小动物的会深深地种在孩子的心里,大人可能无心的一句话,就会造成孩子心理长久的一个信念。

爸爸这句话有对孩子能力的怀疑和对其行为的指责,于是孩子也学会了怀疑自己,指责自己,成人常常会用一些貌似非常正确的话,完成对孩子低价值的自我塑造哦。

那怎样才是家长面对孩子丧失小动物后的正确做法呢?任蓉老师非常详细地讲了六点:

1、首先处理好孩子的情绪;

2、其次和孩子商量做一些特殊的告别仪式;

3、埋葬小动物后,大人带孩子向小动物说几句感谢或者致歉的话;

4、如果孩子的情绪还没有很好的,缓解那可以让他通过去画画、做手工等方式来转化情绪;

5、成人可以向还是多提一些积极有效的问题,比如说宝贝儿,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照顾小动物呢?

6、成人还可以用一些激励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比赛看谁会把小动物照顾的更好?

如果孩子在丧失的事情上没有处理好的好,就会引发一直持续到大的分离焦虑或死亡焦虑,所以亲爱的第一次做父母不懂没关系,学习,知晓,领悟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和给予孩子及时恰当的引导实在是太重要了!

《孩子可能遇到的失去情境面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