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不会有妨碍,还会有所补益。
早期教育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吗1
一、有关理论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问题,也就是:人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否是由遗传决定的?环境能否改变智力与能力?教育能否提高智力与能力?如果可能,其作用有多大?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学说,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其创始人是高尔顿,他的典型论调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遗传决定论过分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人的心理发展的差异百分之九十是由教育决定的。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华生,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环境决定论由于过分强调外部行为及其强化和反馈,忽视内部的心理过程,已与遗传决定论一样渐渐为新的理论所批判和代替。
相互作用论
现代研究者已开始深入地研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典型的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他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非各占若干比例或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而且这种理论认识到两种因素的动态的历史的相互影响,即有机体当前的行为不仅受当前环境及遗传物质的影响,而且可能受其遗传基因和过去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二、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前提。
良好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发育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条件认知将失去发展的自然前提。但无论多么优良的遗传因素都只提供了认知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才能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许多事实和研究表明,没有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人的遗传特质便不会得到正常的发展。
1970年在美国加得福尼亚州发现了一名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女孩,尽管被人类养大,但由于被剥夺了与人类交往和受教育的机会(食物由人送入但不与其交流),当13岁被发现时,根本没有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可见,对人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社会环境,尤其是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现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以一种相互联系的、动态的态度去分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作用。认为任何一种因素都是在与另外的因素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并与另外的因素有机地形成一种合力而作用于人的发展。遗传和环境因素只是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而界定的,在现实的作用中往往难以明确地分开。
因为从种系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某些遗传素质正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改造自然的结果,人与自然界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机能,有的便以基因的形式巩固下来构成遗传基因,即人的遗传带有明显的环境影响的痕迹。
而且,个体在发展中总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作用于自己周围的环境,即以自己的遗传特质对环境进行着选择和改造,不论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无不留下人类活动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说,遗传与环境是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
人的认知发展有不同的水平、不同的阶段且各有其规律,不同个体的发展又表现出巨大的个别差异。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和不同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
教育与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关系
教育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1)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没有适当的教育措施就无法指导儿童的认知发展。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把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其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看作认知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差异,它是学生认知发展的潜力。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育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只是认知发展的主要条件,其作用并不是唯一的、无条件的。因为除了教育之外,对学生认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其它因素,如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2)教育必须以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综上所述,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因素都是必要的,并且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它们有机地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地作用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代替的。
早期教育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吗2
该不该进行早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问题是早期教育究竟该教些什么。
宝宝智力的发展需要家长提供玩具和环境,巧妙地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还要不断示范和引导,让宝宝在努力尝试和探索中获得心智的发展。
宝宝的情绪也需要家长帮助调适,因为孩子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即使几个月的婴儿也会有痛苦、愤怒、恐惧和悲伤的时候,这些消极的情绪如果不能很快化解将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宝宝的行为习惯更需要家长长期一贯地进行培养,婴幼儿时期养成的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而那些不良的坏习惯也将困扰孩子一辈子。
这么小的孩子却有这么多的'东西要教,家长如何下手呢?首先就要了解和掌握儿童发展的规律,现代儿童心理学众多的研究让我们对宝宝有了更丰富和深刻的理解,这里面有一些是家长容易认识的
比如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从上到下,所以先教抬头,然后翻身、坐、爬、站,熟练后再练习走、跑、跳,但如果倒过来先走先爬然后再学坐,就违反了规律,就会令孩子的发展出现问题。动手、语言、认知、交往等等能力的发展也都有各自的规律,家长应该用心学习并按照规律办事。
宝宝另外的一些能力相对比较抽象,它们更像一种种素质,比如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素质对孩子的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和长期的影响,其中的规律对非专业人士来说,掌握起来相对较难一些,家长既可以多在一起切磋交流,也可以经常向专家请教,以免因为自己的失误影响孩子发展。
早期教育除了遵循共同规律,还要特别重视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也就是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活动量高、运动能力强,有的则耳聪嘴巧天生的语言大师,他们的“教材”和教育方法就不能互相照搬。动作能力强的应注意动中求静,先进带动后进促进能力全面发展;语言能力强的则可以更多通过交流和提示的办法引导宝宝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