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乳牙发生急性化脓性牙髓炎,牙髓(牙神经)发生坏死→坏疽(腐烂变质)之后,口腔中的各种细菌极易向牙根(尖)周围方向发展,蔓延扩散,尤其是龋洞口被食物堵塞时,或者孩子处于疲劳状态,抵抗力低下时,例如孩子患感冒时,死掉牙神经的乳牙神经管道里的各种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就会乘机兴风作浪,引发乳牙根(尖)周围的急性炎症,使孩子遭受新一轮,更加严重剧烈,持续不间断的强烈牙痛。除疼痛外,患处的牙齿松动,会长高浮动,上下牙齿相对合时,一触(碰)就加重疼痛:孩子因怕痛而拒食。再翻看孩子的嘴唇、颊侧患牙处的牙龈(转折处的黏膜)会出现红肿(充血肿胀),轻轻触摸即可感到明显压痛,此时,不少的病例还可引起发烧,孩子的体温可在37.5℃~38.5℃左右,血常规检查白血球可增高9000/mm3~12000/mm3。
因牙根(尖)周围的细菌从根尖孔向牙床骨骼深处繁殖蔓延,又会发展成乳牙根(尖)周围的脓肿与颌面部(较广泛)组织的蜂窝织炎。此时,孩子的颌面部(唇、面颊部)可发生明显的肿胀,并出现红,肿,热,痛这种细菌性炎症所造成的系列表现,此外,因病患牙齿部位的不同,炎症可向颏下(下巴下方)淋巴,左或右侧面颊下方的颌下淋巴蔓延,使淋巴结发生炎症性肿大,触痛等症状。这是一种由局部发展演变成多种组织发生病变的疾病。先前,乳牙牙神经所占有的牙髓腔、管道中的神经组织被烂死后,就被口腔中的各种细菌所占据,细菌以此为"基地",步步深入,甚至侵入到牙床骨的骨髓腔里,还可经根(尖)周围的血管,淋巴管道向更广的范围扩散。尤其是当孩子抵抗力低下时,细菌可侵入血液循环,造成短时间的菌血症,孩子的精神不好,发烧,淋巴结肿大等,这种全身性反应就说明了细菌和毒素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种乳牙龋齿往深处发展,各种细菌潜入到乳牙牙根与牙根(尖)周围骨腔(隙)里面,呈慢性病程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有些家长说,他们的孩子在填补治疗后,为什么还会继续发生疼痛?也有的孩子补牙后发现,他的唇侧或颊侧牙龈处长了脓疱,破溃后又从洞口向外流脓,急性发作时,孩子的唇或面颊部发生红肿,牙齿疼痛加剧等。
对发生在孩子乳牙牙根(尖)周围的慢性炎症I虽然疼痛程度不如急性根(尖)周炎那么强烈,但它给孩子的危害却不容忽视。因为潜伏在牙根(尖)周围的各种致病性细菌会乘虚而入,尤其是当孩子患感冒发烧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孩子的抵抗力较低时,这些细菌就会乘虚侵入血液循环,诱发心肌炎,肾炎,关节炎等,所以,国内外专家认为,慢性根(尖)周围的炎症(包括肉芽肿、脓肿等)是一种病灶,有时可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全身性疾病。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牙根(尖)周围的慢性炎症,父母们都要高度重视。在医疗发达地区的家长,一定要抓紧时机请比较有经验的口腔科医师或儿童口腔医师施行较彻底的治疗(包括较彻底地清除坏死物,反复消灭致病菌,消除牙根周围炎症等)。待根(尖)周围的炎症消除后,再用防腐作用持久的药物填塞占据牙髓管道,最后再将龋洞补牢。
如果孩子发烧,可在儿科或内科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抗生素或口服消炎药,脸面,唇,颊肿胀处可先冷敷后改为热敷。
在医疗发达地区,家长应及时请口腔医师或儿童口腔医师将龋洞钻开,将牙髓腔开放引流,去净坏死的牙髓等腐烂变臭组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消除急性炎症,随后,再经根管治疗等较彻底的防腐治疗后,才能将龋洞填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