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论文
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论文,如今的小孩,不管大事儿、琐事,父母都说不得,年龄大一点的情况下,并不是父母管着小孩,而是父母要看小孩的面色做事,以下是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论文。
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论文1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
摘 要: 小学生的情绪困扰有日趋普遍及恶化的现象,一年级的儿童正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转折期,一方面要经历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适应和成长阶段,另一方面面临中国特色的学业的压力,我们必须及时发现他们的情感需要,了解他们的愿望和感受。家庭作为影响一年级学龄儿童的微观系统,对孩子情绪管理现状必须重视起来,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现状,对解决和调整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一、理论分析
情绪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当时“情绪工作”的概念曾引起过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情绪管理的范畴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而且概念的界定意见不一。目前各个学科比较认可的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情绪管理能力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情绪知觉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及情绪调节能力。情绪知觉能力是指个体能及时并正确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合时宜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下,个体能调适好自身情绪并做出适宜的行为的能力。情绪运用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或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体能同理关怀他人情绪,维持身心平衡,并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复杂、社会交往的频繁、各种价值观念的充斥,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的复杂多变,波动爆发的愈加频繁,给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家庭对待儿童的教育上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处理问题是简单而敷衍的,这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主要将一年级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对湖塘湾里社区的部分家庭进行随机调查,共随机抽取100户含有一年级学龄儿童的家庭,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1份,回收率为92、5%。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率90、8%。同时,针对研究结论中的突出问题,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个别访谈,由此分析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三、现状分析
1、不同性别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调查显示,男生在恐惧的情绪控制方面优于女生,但是男生在愤怒的情绪控制上普遍不如女生,碰上他人情绪不佳的时候不善于安慰和鼓励。男生的攻击行为更多涉及人身攻击,女生的攻击行为多表现为言语。在被调查的68名男生中,有60、25%的男生在特别愤怒时有打人的倾向。在访谈的一个案例中,一年级7班的小方同学谈起,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在别人不答应她的请求时,总是说:“哼,不理你了!不跟你玩了,我叫别人也不理你!”
2、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略有差异
因为研究对象是一年级学龄儿童,所以年龄的差别不是很大,儿童的年龄区间在6周岁到7周岁之间。年龄这个因子对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并不突出。7周岁的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略高于6周岁的儿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管理能力应有持续的增强。在访谈的案例中,部分家长提到自己孩子班上成绩较好的、稳重成熟的大多数都是年龄大一岁的,即出生在下半年的儿童。这些年龄上稍大一点的儿童在情绪知觉能力方面也占优势,他们会比较迅速地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且会主动关心他人。
3、不同性格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不同性格气质的儿童对情绪和表达感受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在背景资料中,被家长评价为非常外向和较外向的儿童有77名,占调查人数的69、36%。被评价为外向的儿童情绪管理的得分明显高于内向的儿童。但内向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强,他们一般不会“情绪不稳定,经常喜怒无常,容易发脾气”,也不会“愤怒的时候想打人”,内向的儿童相较于外向的儿童更敏感,更擅长察觉他人的情绪状况。
4、不同健康状况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在被研究的对象中,有76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较好的,占总人数的68、46%,有31名儿童的健康状况一般,占总人数的27、93%,有4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易生病,占总人数的3、60%。越是健康的儿童,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强。易生病的儿童在“做事有始无终”、“稚气或不成熟(自己会的事情要别人帮忙,依缠别人,常需要别人鼓励支持)”、“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很恐惧”这些方面的得分很高,这显示出他们的情绪运用能力较弱。
5、不同家庭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儿童成长离不开家庭教养环境,家庭教养与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教养方式等息息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家庭的孩子比非教师家庭的孩子更焦虑,更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障碍。在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由母亲填写的调查问卷达到总数的61、25%,这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担任更多的工作,而父亲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教育,这类孩子更易焦虑、胆小、爱计较。调查显示,有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易存在溺爱和不一致的特点,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会和家中其他人的观点不一致,从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不到一致,导致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减弱。在调查的120户家庭中,有4户家庭是父母离异的,这些孩子相较于同龄孩子更内向、更脆弱。
6、不同学校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由于现代城市化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随之增大,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成长。父母在选择孩子就读哪所小学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焦虑。那些在管理严格、家庭作业多的学校的儿童,明显比环境轻松、作业少的学校的儿童焦虑。在一次访谈中,孩子的妈妈提到自己的孩子才一年级,每天回来的作业就要做到八点,加上弹古筝,都要到八点半,要是到了高年级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论文2
1、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
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情绪,而不只是去纠正行为。很多父母只看到行为,觉得大喊大叫或者摔东西等行为不好,必须要纠正,而没有看到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效果往往不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经常说,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
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很重要。如果父母的认识不对,他们和孩子的互动就会偏离方向,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如果周围的人,比如父母和老师,能够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我现在很伤心”,“我现在因为完成这个任务很困难而感到受挫”,并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能被父母和老师所接受,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在这样的情形下,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的”,“人们在这样的情形下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孩子就能接受自己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并且逐步学会用更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或者疏导自己的情绪。
2、情绪引导也是有步骤的
情绪引导大致的步骤,我总结为四步。
下面每一步我都会详细地讲解,但是我想指出来的是,养孩子不是做实验,不是按着书上的步骤一步步来就行了。在真实的生活里,在特定的情形下,父母要对各种情况很快做出判断,做出合适的反应。这个时候,你不一定要遵从这些步骤,可以把这个步骤打乱。父母第一需要观察能力,第二需要整合能力,这样才能灵活运用。
第一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父母要帮助孩子定义情绪,比如说,“你脸红、挥拳头,这是生气了”,帮助小朋友慢慢了解自己这种情绪是生气,慢慢帮助孩子学习用语言表达情绪,或者用合适的行为来表达。
除了在生活中经常和他们定义情绪,给情绪贴标签,我们还可以和他们看一些介绍情绪的绘本。小朋友适合直观的学习,看绘本的时候他会认识到,哦,遇到这个情况,是这个情绪,你看这个图上的小朋友是这样的表情啊,后来他情绪好了,不生气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排解掉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就能够学习和认识情绪。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自如使用语言了,我们可以逐步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当孩子感受到某种情绪的时候,他的感受可能是模糊的。当我们帮助他用语言描述的时候,他会明白,原来这个感受是有定义的。这样他就知道情绪是有边界的,是可以控制、处理的,是生活的一部分。用语言去表述情绪,可以比较快地帮助孩子从不安的状况中恢复平静。
引导他们的思路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怎么解决问题这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第二步:认同孩子的情绪
认同跟接纳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认同不仅仅是接纳,还让孩子感觉到情绪有合理性。如果我们理解孩子,往往会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不会再被同一个问题困扰。
小宝有一次洗完澡,擦身体、换衣服时一反常态,非常不合作,他那天说“我还要洗!我还要洗!”在我们眼里,你明明已经洗完了却还要洗,是不是无理取闹啊!怎么办呢?必须想办法让他安静下来,穿上衣服。有的妈妈说,我跟孩子讲道理,但是他听不进去怎么办?有的妈妈说,用其他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赶紧把衣服套上,但是当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分散注意力这招就不怎么灵了。还有的妈妈说,规矩最大,我们家的规矩就是洗了澡就要穿衣服,必须要这样做,即使孩子哭闹,也要把衣服套上。还有些妈妈心软了,说,好吧好吧,我们再洗10分钟。如果他洗好10分钟还要再洗怎么办?他继续跟你讨价还价怎么办?
这个问题挺普遍的,每个家庭估计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讲道理,苦口婆心地说:“小宝你已经洗得很干净了,不用再洗了。”但还是不行,他非要洗。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小宝啊,你最喜欢洗澡对不对,喜欢玩水,还有玩小鸭子,是不是啊?”他一下子就不哭了,狠狠点头,因为我说中了他的心事。
“妈妈不让你洗了,你很不开心是吗?”小宝说:“是的。”然后我赶紧接上:“我们洗一次就够了,多洗,你的皮肤会很干,不舒服。这样吧,我们明天再洗好不好?明天还可以玩小鸭子。”
我给他描绘了第二天的蓝图,他很配合地让我把他擦干,给他穿好衣服,毫无意见地下楼了。
孩子是用自己的情绪面对这个世界的。当他一心一意要洗,你跟他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当他得到你的理解心情平静下来,你再讲道理,他才会慢慢听得进去。所以不要说孩子不讲道理,孩子只是需要成人理解他们的情绪,得到理解后,原先困扰他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再困扰他了。
第三步:让孩子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
我们认同和确认孩子的情绪,能让孩子明白一件事:不管你正体验着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我都能理解,我认同你的感受。但是,怎么发泄和表达这种情绪呢?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过表达情绪的行为却有好坏之分。我们有三个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损坏财物。然后想想,你怎么表达情绪比较合适。
研究认为,情绪表达是后天学习到的,学习适当地调节和疏导情绪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学习行为的界限,怎么表达情绪是恰当的。如果不能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就不能很好地学会管理情绪,更有可能产生各种行为问题。
无条件接纳不是什么都接纳,而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受,有规则地接受孩子的行为。
小朋友往往在生气或者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脾气,推别的小朋友、扔玩具,等等。如果理解这些情绪的同时容忍这些行为,孩子会认为这样表达情绪、宣泄情绪是对的,他就不能学会控制情绪,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下会继续使用这些不恰当的方式。所以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可是,你打人、扔玩具是不对的。打人伤害了别人,扔玩具会破坏东西。父母可以让孩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发泄方式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也不破坏东西。可以用语言讲出来,可以画画,可以想象自己的头上在冒烟,小朋友会想出很多有创意的办法来。
第四步:启发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但也有些时候,仅仅认同情绪还不够,我们需要启发孩子思考,解决问题。
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哭闹不已。有些父母会不耐烦,一个玩具有什么了不起的,别哭了,再去买一个。可是家长也许不理解孩子的心情,他对玩具是有感情的,你买一个新的并不能代替他对旧的那个的感情。
这个时候我们要理解他:玩具坏了你很伤心,来,到妈妈这里哭一会儿,我们想想办法接下来怎么办。孩子的感受得到父母的认同,就会慢慢平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说:“这个玩具的这个功能是坏了,但也许不影响玩呢。”也许孩子可能会自己找到办法:“对啊,这个功能坏了也没关系,我可以玩其他的功能。”或者,“我可以当别的东西来用。”或者,“让爸爸看下,能不能修好。”当他开始思考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已经得到排解了。
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负面情绪或者过分的行为时,首先要警惕在认识孩子负面情绪上的误区,在观念上要从关注行为转变到关心情绪,并进一步学会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对他进入幼儿园,以及今后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都将大有裨益。所以,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和孩子一起经历这些宝贵的成长过程。
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论文3
1、正确引导小孩学好理智:
不管在什么情况,一定要让小孩学好理智,琐事眼前要理智,大事儿眼前更应当学好大冷,从古至今,但凡有造就的角色,在碰到事儿的情况下,是从不会用闹脾气去处理的,只是平静下来,深思熟虑,随后宁静的处理问题,针对小孩而言,爸爸妈妈自小就应当正确引导小孩用宁静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例如,爸爸妈妈做的饭不好吃或是并不是自己喜爱的,能够宁静的和爸爸妈妈沟通交流,而这个时候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放下身体,和小孩开展公平的沟通交流,仅有那样,小孩才可以渐渐地培养用平静的心态去处理问题,而不是用发脾来处理一切。
2、正确引导小孩学好控制:
小孩爱发脾气并并不是小孩的天性暴燥,只是小孩内心面没有控制的定义,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全都由着脾气去做,而调节情绪是一个人务必具有的基本品性之一,小孩的全部坏习惯都是由于小孩没有学好控制而培养的,小孩的心态也是,如果不控制任凭发展趋势,也是一人恐怖的定义,因而,父母要连续的正确引导小孩学好控制自己的感情和心态。
3、爸爸妈妈给孩子搞好楷模:
在调节情绪层面,爸爸妈妈对小孩的带头作用是不能小看的,爸爸妈妈解决小孩的事儿上,例如,见到小孩的成绩,小孩的考试成绩降低这些这一切父母不满意的状况时要学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无缘无故就对小孩闹脾气的爸爸妈妈,难以塑造出一个好性情的青少年儿童。
4、造就优良的家中份围:
优良的家中份围有益于小孩培养优良的控制自己心态的优秀品质,一个温馨的家庭自始至终会关爱着小孩平静的生活,在这里棵宁静的“心”的下边,能让小孩学好有效、谦让、等候和宽容的豁达,拥有“有容乃大”胸怀的小孩,不管在什么情况一定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
5、教会小孩学好换位思考一下:
不可以合理控制自己个人行为的小孩,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到利弊的,那样的小孩从不考虑到他人的体会,如今那样的小孩愈来愈多,觉得爸爸妈妈每日天不亮就醒来为自己煮饭是理所应当的事,是前世欠他的,那样的小孩许多,便是由于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而造成的结果,爸爸妈妈理应正确引导小孩学好从他人的视角思索问题,这样一来,小孩一定能有效的控制好自己的心态,而不是再给爸爸妈妈无缘无故就闹脾气。
6、教小孩学好解决:
控制不太好自己的心态,爱发脾气的小孩大多数是由于不容易“解决”所造成的,由于他不晓得怎样去解决,因此就用闹脾气来考虑自己的心愿,父母应当让小孩搞清楚,一切事儿都是有解决的方法,但这一方法是怀孩子自己去思索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并不是小孩闹脾气传出来的,当小孩搞清楚这种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小孩再碰到事儿的情况下一定会理智的思索后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案,不仅控制好的心态,还能更强的处理事儿。
7、要自小刚开始正确引导:
小孩质量的产生阶段是越快越好,在小孩将信将疑事的情况下就需要让小孩搞清楚,碰到事儿的情况下不可以以哭叫或是“倒下翻滚”等威胁父母的个人行为去考虑自己的心愿,许多家中的小孩不可以非常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态的不太好的问题便是在儿时培养的,觉得小孩还小,变大就好了,实际上并不是这件事情,小孩上幼稚园之前各种各样人格特质质量就产生了一大部分,这个时候父母应当正确引导小孩用“交涉”的方式及有效的恳求来考虑自己的心愿,那样至今,小孩自小便会产生优良的控制自己心态的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