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节日》

时间:2025-01-24 02:14:00
二年级《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

  二年级《传统节日》1

传统节日二年级课文内容如下:

《传统节日》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民谣,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的七个传统节日及每个节日的风俗。

共有8句话,前7句每句分别介绍了一个节日,最后一句和第一句相呼应,每句的结构形式相同,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

  

课文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

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课文内容如下: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二年级《传统节日》2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

传统节日介绍:

1、春节。

春节历史悠久,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人们常说但是过大年、过年就是这一天。现在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习俗: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2、元宵节。

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上元节等,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人们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春龙节等,是民间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二月二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习俗:在民间,二月初二这天的习俗比较多,而且多数是以“龙”来命名的!比如这天要剃头,叫做“剃龙头”,吃猪肉头叫做“食龙肉”,还有点龙睛、抬龙头、舞龙灯、划龙舟等等!

4、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此外,清明节的时间为公历(阳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

  

5、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汉代前为干支历午月午日,汉代后演变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与春节一样,其习俗蕴含着祈福、消灾等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一种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习俗:“端午节主要的风俗习惯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习俗。

6、七夕节。

七夕节又被人们称为七姐节、乞巧节等,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为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所以起名叫“七夕”。

习俗: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在古代乞巧节活动主要以单身女性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为主,所以这一天又叫乞巧节,在七夕节这一天有穿针乞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风俗。

7、中元节。

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8、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

9、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习俗: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10、冬至。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时间为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

习俗:在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1、腊八节。

腊八节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

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

12、小年。

因为由于各地风俗“小年”的日子也会有差异同,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

习俗:吃灶糖是民间在每年小年为喜庆春节拉开了序幕的习俗之一,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另外,还会打扫家里,又名扫尘、除尘,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还有吃年糕和饺子的习惯。

13、除夕。

除夕又被人们称为大年三十,在除夕当日,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

习俗:除夕守岁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除夕夜还要吃鲤鱼和鲫鱼,鲤同礼谐音,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之意。另外过年要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传统节日的定义: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

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朝代更迭,古代历法变动极大,前后共出现过102个历,有些“传统节日”的古今具体日期其实并不相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节日,有的留存,有的半路“走失”。

《二年级《传统节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