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及寓意有哪些,人们身穿节日盛装,喜气洋洋,从怀里掏出新毛巾或手帕,双手伸开弯腰让彼此的毛巾或手帕碰到一起,互问“新年好”,下面分享风俗及寓意有哪些?
风俗及寓意有哪些1
立春的风俗
立春不仅仅是一个节气,也属于一个传统节日,而我国通常在节日的习俗上都有南北之分,立春的时候,北方地区的人们会有吃春饼的习俗,那么在南方会吃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南方立春的民间风俗有哪些吧。
立春的时候吃生菜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风俗。据古书上记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芦菔也就是萝卜,春饼就是薄饼,生菜则是春天初生的野菜。现在立春的时候一般在北方生吃水红萝卜,而南方生吃生菜。老人说咬春可以令人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而且生菜算是中西方人通吃的一种蔬菜了,它一年四季都可以成熟,但是春天吃是最好的',既应季蔬菜,口感上也是最嫩的。所以立春的时候会吃生菜。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立春属乍暖还寒的交际时刻,在南方,立春这天都会炖点萝卜汤,美其名曰立春萝卜汤。在南方,萝卜汤是一款经常会喝的汤,主要食材是白萝卜。常见的萝卜汤有白玉瑶柱汤、羊肉萝卜汤、排骨海带萝卜汤、虾皮粉丝萝卜汤等。
立春,有着春季的开始的美好寓意,在民间立春有咬春的说法,北方要吃春饼,南方流行吃春卷。春卷,最早的时候是就包裹成春茧的样式,后因苏东坡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诗句,所以就叫其春卷。立春的早上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吃一根春卷。吃春卷又叫咬春,据说可以咬住春天,后又引伸出咬住青春使青春永驻的含义。所以大家不妨在立春这一天多吃些春卷。
关于南方立春的民间风俗,大家都了解清楚了吧。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一年四季轮回的开始,万物的复苏,所以在立春的时候也会有相对应的习俗,而且南北方的习俗也是不同的,上面介绍的南方立春的风俗,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下,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俗及寓意有哪些2
惊蛰的风俗有哪些
惊蛰是24节气之一排在第三位,属于春季的节气。惊蛰到来,春雷响动,天气回暖,预示着春耕的开始。关于惊蛰的民间风俗也有很多,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惊蛰的风俗有哪些。
民间有吃鸡蛋的风俗习惯,其实在古代,鸡蛋并不是人吃的,而是给白虎吃的`。白虎是一种会在惊蛰时节出现的怪兽,它不仅凶猛,而且会吃人,所以大家非常害怕。后来当惊蛰白虎出现的时候,有人把煮好的鸡蛋喂食给白虎吃。白虎吃饱之后就不再吃人了,所以到了惊蛰时节,大家都会煮好鸡蛋来投喂白虎。到了现在,自然就是人来吃鸡蛋了。
在古代惊蛰有吃梨必虫害,健康长寿,五谷丰登的寓意,所以一到惊蛰时节,家家户户都会买梨子来吃。而梨子本身生津止渴,非常适合在惊蛰时节吃,可以润肺去燥。所以现在到了惊蛰吃梨子也成为大家的风俗习惯。
西北地区在惊蛰的时候会吃炒豆子,也是希望能够远离害虫,秋天的时候有一个好收成。炒豆子主要的食材是黄豆,将黄豆浸泡在盐水当中,然后放入锅子里面去炒,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就能够驱赶害虫。
在闽南闽西以及赣南一带,会有惊蛰的时候吃芋头的习俗。芋头香甜软糯,而且纤维素高,非常适合调理身体,尤其在惊蛰时期,天气回暖,多吃一些芋头,可以起到开胃的作用。当然惊蛰的时候,他们这边的芋头都是连皮一起煮着吃的。
很多地区在惊蛰的时候也会吃年糕,预示着节节高。而庄稼本身就是一节一节的,所以也是预示着有一个好收成,因此在惊蛰之时,大家都会蒸年糕吃。
惊蛰的传统食物以及风俗习惯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不同节气,不同地区,吃的食物自然也有不同,今天只是了解了惊蛰节气,其实中国的节气还有很多,所以大家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风俗及寓意有哪些3
元宵节习俗是怎么来的?你肯定不知道,元宵节具体有哪些习俗呢?
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是除了春节以外,另一个从古至今还算重要的节日。
元宵节从汉朝就受到重视。元宵节又有“上元节”、“灯节”、“小正月”之称。主要习俗有:吃元宵、吃汤圆、赏花灯、放龙灯、舞狮子、猜灯谜、踩高跷、扭秧歌等。
元宵节的节日习俗是经过漫长演变而来的,从西汉汉明帝伊始就受到重视,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巩固统治,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规定为燃放花灯的节日。
这种习俗至唐朝时到达鼎盛。
《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隋朝的文献记载,此时的`元宵节的夜晚已经成为了重要节日,这天晚上,街道人群密集,找朋友一起玩游戏,敲锣打鼓,不同的灯盏火把把地面照的通亮,由此可见,隋朝的元宵节早已成为重大节日。
1、吃元宵
虽然现在年味淡了,但是元宵节这天吃汤圆还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节日习俗。
汤圆又称“元宵”,内馅以芝麻、白糖、豆沙、枣泥、核桃仁、玫瑰花、为主,各地吃法不同,有煎、炸、煮、蒸为主的烹饪手法。吃汤圆蕴意团团圆圆。
2、赏花灯
正月十五这天,很多地方都有“挂花灯”、“赏花灯”、“放烟花”的习惯,这一天晚上不少地方的主要街道人头涌动。
各式各样的花灯花团锦簇令人目不暇接,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这些花灯往往都是民间自发的一种行为,但是这几年年味淡了,很多地方的花灯会已经变成了“商业化花灯会”,盛况不再,令人唏嘘不已。
3、放龙灯
由于龙作为中国人的图腾,所以龙常常出现在很多重要节日里,元宵节这一天,不少地方还有舞龙灯、抬龙灯的习惯。
一般由不同的人分别抬着龙首、龙身、并在龙尾里边点上蜡烛,它们走街串巷并且深入民宅,这样做是为了沾沾“龙”气蕴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4、舞狮子
有一些地方不流行龙灯,而是舞狮子。舞狮子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源远流长。
由于动作较多,一般需要三个人完成爬、滚、蹬高、跳跃、滚彩球等动作,舞狮子往往难度系数大,所以由专门的人表演舞狮,以供民众观看。
5、猜灯谜
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有一些地方张灯结彩,会把一种谜语写在纸上,放入灯笼里,供围观人猜测灯谜。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提升节日气氛还可以益智人群,但是这种习俗这两年已经慢慢淡化。
6、踩高跷
踩高跷一般是以北方地区为主的地方性习俗之一,表演者浓妆艳抹穿上不同的戏服用一根比较高的特殊木棍,或踩或绑进行表演。不同地方风格迥异,但是都大同小异。
7、扭秧歌
扭秧歌早期是为了农业生产劳作而产生的一种活动,习俗主要分布范围也大都在北方地区。
正月十五这天,北方农民往往习惯性带上一家老小去插秧时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舞蹈。有敲锣打鼓鸣唱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