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风俗及寓意

时间:2024-10-12 04:17:16
节日风俗及寓意

节日风俗及寓意,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现在人们也都非常重视节日的寓意和风俗,下面给大家分享节日风俗及寓意。

  节日风俗及寓意1

哈尼族这一盛大的传统习俗,场面震撼,美食也百里飘香!

哈尼族至今仍保留着很多的传统文化习俗,长街宴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哈尼十月年中一个重要的习俗,每年哈尼族都会举办盛大的“长街宴”。

每年的秋收过后,哈尼族迎来“昂玛突”节。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也是作为庄稼人的哈尼族人们最盛大的节日。

在这喜庆的日子,哈尼族的每个寨子都要在村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家家户户要准备好各种具有哈尼族风味的菜肴, 还有自酿的黄酒,在鞭炮和唢呐声中,抬到指定的街心摆起来。

一户人家摆一两桌,街心里长桌连着长桌,沿街一直摆开去,摆成一条长达千米的街心宴, 这就是“长街宴”,当地人称之为“长龙宴”或者“街心酒 ”,是中国最长的宴席。

  

“长街宴”的美食可谓百里飘香啊。就餐的时候,全村人坐在一起,相互敬酒、说笑,整个山寨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说到哈尼族的'长街宴,就不得不说一个县了——绿春县。它隶属云南红河哈呢族彝族自治州。这里完整地保留着哈尼族同胞古老的农耕文明、梯田文化等。民俗特别是那千古一绝的“长街宴”,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绿春县是哈尼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从2004年起这里就开始举办了“中国·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此后每年都会再此举办长街古宴。“长街宴”作为哈尼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很多的游客都想参观或体验一下“长街宴”,声名在外的绿春县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关于“长街宴”还有一个传说,远古时期哈尼族的祖先迁移到哀牢山定居时,有个恶魔经常变成人样来骚扰村民,咬死牲畜,摧毁庄稼。为了应付恶魔,哈尼族每年都被迫选一个漂亮的姑娘送给它。

后来,哈尼族中有两个名为日则,噶努的青年用计谋杀死了恶魔,为民除害。从此,为了纪念这两位英雄,哈尼族每年便要在十月年期间举行盛大的长街宴。

长街宴,不仅反映了农耕文明之下的哈尼族人民的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传承了传统的文化习俗。

  节日风俗及寓意2

清明是节气还是节日 都有什么风俗

是节气也是节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关于它的由来,有说法称,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节日还是节气

清明是节气还是节日呢?有观点称,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清明扫墓的核心意义在于慎终追远,追思先辈是为了更好纪念其历史功绩,从血缘上记住一脉传承。

其实,在古代与清明日期相近的还有两个重要节日,即寒食节、上巳节。彼时,“寒食”与“清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慎终追远的重要仪式,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往往将扫墓延至清明。

  

慢慢地,上巳节的一些习俗,也逐渐挪到了清明。比如,扫墓要去郊外,在追念祖先之余,人们会趁着春光明媚去踏青,调节追思亲人带来的'哀痛。最终,清明大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重要传统节日。

清明都有什么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植树、放风筝等。扫墓祭祖:清明节也被称为祭祖节,清明扫墓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踏青: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候特点上都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植树:清明前后,降雨量增多,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有了清明植树的习惯。

  节日风俗及寓意3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

1、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

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像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节日风俗及寓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